close
這一兩天開始看到一些國內外專家出來說恒大(不是台灣賣口罩的恆大啦!)跟雷曼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了
剛放中秋連假前後,一些新聞用斗大的標題寫著
「恒大是陸版雷曼」
這幾天稍微看了一些關於恒大的訊息,主要是阿共近幾個月以來對他們國內進行大規模「整治」,從演藝圈逃稅﹑科技業﹑金融服務﹑網遊手遊﹑補教業﹑房產土地等等問題.....進行一系列整治手段,恒大只是其中之一。
恒大常拉高負債借一堆錢蓋樓來賣,槓桿拉太高,又用低價吸引買氣,收到錢再趕快蓋樓來賣。我想阿共是壯士斷腕,而不是為了搞死自己,近期的事件應該只是過渡期,又或是殺雞儆猴。
雷曼事件/金融風暴/次級房貸,昨天跟同事聊天,他休假剛好有看《大賣空 The Big Short》這部電影就是在講這個,太專業的東西我也不太懂,大致上知道的情況是貸款公司鼓吹且亂貸款給民眾買房,也知道這個債權有風險,但利潤太誘人了,於是找一堆大咖金融機構一起賺,分擔風險,也找一堆 專~業~分~析~師 來畫虎爛說這種債多值得買!(所以你各位如果看不懂外資和投信的報告內容,就不要去相信他們喊的目標價!有些根本是沒依據亂喊價)
明白人知道這是坨塞,但這些塞有太多黃金可以挖!於是開始把風險高的垃圾債(當時太多貸款人根本沒錢還)跟優良的債放一起重新包裝,變成不錯的債。
(100分跟30分綁一起除2,平均65分的概念,不錯!所以平均值不要亂參考)
評債機構也知道那是塞啊,但他不評OK也有別家會評OK,倒不如自己賺!金融機構也覺得怕,於是也把那些債賣給其他什麼保險啊,基金啊還有一般投資人(就像你我這類亂投資的人),這些人看到評級不錯所以買來賺高~配息/利息(還敢再亂買超高配息債嗎?真的知道自己買到什麼嗎?),但他們不一定知道其實買到一大堆塞!那些塞愈滾愈大,還不出錢的人愈來愈多,債評又從65分變30分,又再被拿去重新包裝變65分,更多人再來買....這個手法重複使用,到最後65分看似不錯的債,其實裡面可能八九成以上都是舊塞+新塞,到最後終於爆炸了,所有碰這些塞的,從金融機構包含雷曼到一般民眾全部倒成一片,這些債也被賣到世界各地(就像你手中的債券基金或許也....不好說
),影響到全世界。

雷曼兄弟當時是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(吧?),連他都掛了,可見在他之下有多少機構倒一片,大家沒錢就沒錢生產也沒錢消費,一堆公司倒就一堆人失業。拿恒大的情況跟雷曼比,簡直LP比雞腿,兩者之間的情況差太多了。相信那些專家多少是知道的,但是扯上雷曼的標題夠吸眼球,而記者們也知道吸眼球,所以也跟風寫,接著抄,就是為了賺流量。要知道,記者的目的是賺流量,有流量才有廣告,有廣告之後媒體才有收益,有收益他們才有薪水啊,報導內容屬不屬實可能反而是其次了,標題能聳動就聳動,能浮誇就浮誇,這樣才有點閱流量,所以要培養自己解讀資訊的能力,才不會被資訊牽著走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